另一種稱作家鄉的「南方」|關於《島的南方 Motherland —— 林純用、黃信堯、蔡孟閶》三人展

2023.0622文/林小溪

        因為工作來到臺南快四年了,身為外地人的我,藉著真實的生活在一個城市,時常去感受我心裡的「南方」,比起曾居住過的其他城市,在這裡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近了許多。走在巷弄裡,坐在門口曬太陽的老人家總在眼神交會後點點頭示意,我也不禁自然的點頭回應,又或是在常光顧的麵攤,就那麼一次少點了平常都會點的滷豆腐,想不到老闆娘就請吃了一塊,諸如此類無須言語又帶點人情味的交流,再參雜著多多少少的炎熱,不知不覺也成為我作為一位異鄉人心中恬淡溫暖的「南方」。


        但也隨著來到臺南,認識了許多藝術家,透過他們眼中去認識「南方」,也看見了許多只有在地人才真正體會的處境,例如洪政任的《憂鬱場域》、楊順發的《家園游移狀態》,皆是因長期關心高雄紅毛港遷村案誕生的作品,其中牽扯著身份、權力、政治、經濟、環境等複雜的議題,而此時的「南方」總脫離不了弱勢、犧牲、邊陲等其意涵,這也是「南方」一詞,在當代藝術中擁有多重語境的案例之一。


        或許就是在我心中只能旁觀的「南方」與當代藝術中討論的「南方」,兩種差異極大的「南方」拉扯之下,不禁讓我去想還能不能有另一種視角是更貼近、更單純或更包容的「南方」,如高千惠在《當代藝術生產線》談藝術家在創作意識尚未形成之前的生命史「藝術世界的琢磨生產,不僅只是記憶的出土或物件的歸位,它必然也要先反璞歸真,去除意識形態,從遺忘與追尋中再想像」[1]。因此所謂的貼近、單純,或包容,它不強調介入與詮釋,讓我們就先「遺忘意識形態」,去「追尋返璞歸真」,單單的從第一人稱出發,單單的凝視著眼前觸動我們以至於付諸行動去紀錄的一景一物。這也便能說明,展覽名稱《島的南方 Motherland》,此「南方」雖指稱著某個地理方位,卻無指涉著一定的區域,因為它是此展中三位藝術家——林純用、黃信堯、蔡孟閶,各自生活與居住的南方,更重要的是,它是滋養著藝術家生命所呈現的「南方」——即家鄉,如同英文展名「Motherland」一詞,意指「出身地,或是與你連結最深的地方」。[2]


        因此,當這是能被稱作家鄉的「南方」,那在你和我心裡都有著不同位置與不同模樣,有著屬於自己的「南方」。在《島的南方 Motherland》中,林純用描繪著他生活在高雄,因著工作與家庭,開著車穿梭於都市的雨中街景;黃信堯則花了十二年的時間,拍攝居住地臺南北門、將軍、七股一帶的樣貌;而蔡孟閶出生於高雄,生活在嘉義,長期在城市與鄉村間往返漫遊,也追尋著具有家的意象之城市角落。三個人在各自看似如實的紀錄與寫實的呈現上,實則來自他們心理與記憶所招喚的空間,是精神寄託的場域


        就像雨水中的街景之於林純用,是包含了所有在這城市裡生活的過往與回憶:小時候老家前的廟宇、曾經小腿骨折為了復健而每日散步的街道、父親因中風或是小孩送急診前往醫院的路途,還有在經濟和資本主義發展下漸漸改變的城市樣貌,但即便物換星移,也改變不了曾經在此生活的所有痕跡。因此他説「雨水潑在車窗可以用雨刷刷掉以利視線,而生活中的瑣事就如同雨水灑在腦海,時大時小,卻只能任憑留置,或乾或濕,一旦時間夠久就會深深漬入體內,直到成為不可磨滅的痕跡與記憶。」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而鹽份地帶之於黃信堯,是藉由最熟悉的媒材,去連結自身對家的嚮往,就像《北將七》開頭說到,2005年長居在此後,又因著工作時常北漂,往返在這三百多公里之間,開使有了自己的鄉愁。影片中也刻意地留下人與人之間因著機緣而相遇的那些互動與片刻,同時去紀念被時間帶走的所有曾經,且更在長達十二年的拍攝光景中,緩緩地為自己刻畫了時間的意義,或著說,體悟到時間是因著身旁熟悉的人事物而才得以存在。

        安靜又陳舊的都市角落之於蔡孟閶,是回應著生命經歷中,在返家的路途上所見證那些不斷被時代推移、汰換的沿途風景,這些人造景觀,展現著人類面對生存的強大意志,但在這樣的意志裡,還有著時常被我們忽視,相對邊緣及弱勢的犧牲。畫面在景物局部的描繪之下,是藉由充滿人類與時間痕跡的紋理,紀念著在大環境被視為不合時宜或時常被遺忘的存在,更梳理著自己身處在這情境裡,同樣照映在內心面對變遷的景物、逝去的情感其個人心境,並將深深的凝視與對這塊土地的省思都至於畫面之中。

       他們透過一次次的凝視與描繪/紀錄,持續朝向內在的療癒或放鬆之自我實踐。也透過他們的作品,我們會看見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樣態,看見時間所遺留的痕跡,同時又是用著什麼樣的意志,如何與自己、他人及環境,在平凡的日常裡奮力掙扎的生存,又再從何處得以感受到家鄉的慰藉。至於當代藝術中語境多重的「南方」,就在眼前悠悠的口吻中,關於城鄉差距,關於工業發展或資本主義,自然而然都在畫面裡浮現,但延伸的議題其評斷交給觀者,我們就先藉由藝術家個人生命的視覺藝術史,拼湊「南方」豐富的意涵及模樣。

 [1] 高千惠,《當代藝術生產線:創作實踐與社會介入的案例》,臺北市:典藏藝術家庭,2019。頁88。

 [2] 劍橋辭典(Cambridge Dictionary)原文解釋 Motherland:the country in which you were born, or the country with which you feel most connected.

番外篇:展覽選讀《黑潮漂流》


「島嶼是什麼?海洋又是什麼?而這一切的出發點,只在一個念頭:想要一寸寸漂過自己家鄉海域。」——《黑潮漂流》廖鴻基


在這次展覽,特地為《島的南方》規劃了一個小小的番外篇,是回應「被稱作家鄉的南方」此意涵,所搭配選讀的《黑潮漂流》。《黑潮漂流》一書,描述廖鴻基與夥伴們於2016年8月,正式為籌備已久的「黑潮一〇一漂流計畫」啟航之心路歷程。在一艘無動力的方筏上,順著島嶼以東、大洋以西的黑潮漂流。廖鴻基以海洋為出發點,回望臺灣,將整座島嶼都視為「家鄉」,在黑潮上漂呀漂,漂過大洋的脈動、漂過追海的夢想、漂過人生的回憶、漂過這塊滋養我們的土地。

𓆝 𓆟 𓆞 𓆝 𓆟


▮ 展 覽|ᨒ 島的南方ᨒ  Motherland

▮ 展 期|2023.04/29-2023.07/15

▮ 開 幕|2023.05/13(六) 15:00


▮ 策    展|林小溪

▮ 藝術家|林純用、黃信堯、蔡孟閶


▮ 空間|藝非凡美術館 台南市東區長榮路二段80號

▮ 時間|週三、四 12:00-18:00。週五、週六 11:00-18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