泥土——陳聖頌&張新丕  雙人展

林小溪


泥҉土҉有҉埋҉葬҉父҉親҉的҉香҉味҉҉

嫩҉葉҉有҉母҉親҉血҉汗҉的҉香҉味҉

_____ 節自 巫永福《泥土》


    在籌備這檔展覽的過程,時常在問自己「究竟該從什麼角度切入,能讓觀眾理解這兩位老師的作品?」,一位年輕時曾師從席德進與李仲生,後來到羅馬藝術學院習畫,並旅居當地十三年,一輩子做抽象藝術的 #陳聖頌(1954-);另一位則是選擇到巴黎藝術院就讀,後留在奧地利創作,一待便是十四個年頭,在半抽象與半具象之間表現的 #張新丕(1955-)。

    兩位繪畫風格不盡相同,背景倒是有許多相仿之處,都曾為了藝術而遠渡重洋,在異地長期耕耘,吸收不同文化的藝術養分,卻也在人生的某個時間點,意識到何處才是真正滋養著生命的源頭,因此再次選擇飄洋過海,回到自己的家鄉,一塊被海洋包圍的島嶼——臺灣,更加深耕的潛心創作。

    原來,就在兩位藝術家對自己所生長的土地之深深眷戀中,找到了他們對繪畫的共同語言。

    這也是為什麼,展名以作家巫永福(1913-2008)的詩篇《泥土》為引子,在兩位藝術家風格不盡相同,卻有同一交集源頭——這塊養育他們生命的土地,拋出一個詩意的想像。如父親與母親、如前人辛勤彎腰所種下的,在泥土中茁壯生長,而發芽的嫩葉亦散發著馨香之氣,那是為後人帶來美好碩果的馨香之氣。這一切都在陳聖頌與張新丕對這片土片的見證與愛慕之中,如泥土般,孕育了各自創作的生命旅程。

藝術家


陳聖頌 Chern, Shen-Son

    1954年生於臺灣雲林北港。大學就讀於臺灣師範大學西畫組,期間受席德進影響深遠;1976年畢業後,隨即向李仲生習畫直到1982年,隔年前往義大利;1988年畢業於羅馬藝術學院繪畫係,經歷旅居羅馬十三年的藝術生涯。1996年回臺灣後,定居於橋仔頭糖廠,自2001年擔任糖廠藝術村村長至今。陳聖頌的情感極為豐富細膩,時刻心繫家鄉土地,並關懷所處環境的人文風景。透過抽象技法與色彩運用,他捕捉過往片刻,在描繪個人內在精神時,淬煉出對臺灣更堅定的情感。


張新丕 Chang, Sin-Pi

    年輕時留法、奧的張新丕(1955-),在奧地利期間受當代思潮洗禮,也曾是「分離畫派」新銳成員,其可回溯至19世紀誕生的「維也納分離派」。旅居歐洲14年,最後選擇回到家鄉屏東,歸根為在地創作,他重視藝術與社會、群眾的關係,不認為藝術只屬於資本主義,而是應該要接近我們的日常。他也是新臺灣壁畫隊的主要成員、催生屏東米倉藝術家協會、也很推動臺灣原生藝術。在張新丕的創作裡,總源自真實生活的土地與人文,再帶著些迷人又耐人尋味的抽象語彙。實實在在的以這塊寶島持續推動他的藝術理念。

策展人

林小溪 Lin, Xiao-Xi

    策展人暨藝術研究員,現任職藝非凡美術館。1989年生於臺灣臺中,曾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系和博物館研究所。擅長藝術寫作與教育推廣,藉由文字梳理公眾及創作間的關係。

開幕座談

◇ 與談人:

   黃志偉 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所副教授

   藝術家 張新丕 & 陳聖頌助理 何政億

◇ 時間:2023.11.25 (六) 15:00

閉幕座談

▮ 時 間|2024.01/21(日)15:00

▮ 主 講|蕭瓊瑞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名譽教授、台灣美術史學者

▮ 藝術家|陳聖頌&張新丕


展覽現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