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arch this site
Embedded Files
  • Mezzo Art
  • 典藏 Collection
  • 展覽 Exhibitions
  • 推廣 Events
  • 專文 Article
    • 形線色光影・霍剛
    • 南方飄起冬雪 — 談何宇森的雕塑創作
    • 關於《泥土》陳聖頌&張新丕
    • 另一種稱作家鄉的「南方」|關於《島的南方 Motherland —— 林純用、黃信堯、蔡孟閶》三人展
    • 彭思錡|重返一具纖薄的身體
    • 陳奕彣|當雕塑為拾起生命所需
    • 《奧伯曼山谷》:總說 / 藝術家介紹
    • 「魚刺客」作為大南方多元史觀的重要性
    • 虛實之間:陳聖頌
    • 談洪政任的創作養分與特質
    • 土步・土語:洪政任的創作歷程及其「野生」性格
    • 親族與血緣的風景|黃煌智的《生之栽》與《紅江湖》
    • 《粉粉PIE》...書畫水墨的未來
    • 文明中的野性:許雨仁的當代水墨
    • 以土抒情的人生哲學:許芝綺
    • 《童貞狀態》:專訪/蘇莘媞篇
    • 《童貞狀態》:專訪/何宇森篇
    • 洪政任與楊順發:越本土、越國際
    • 楊順發:身體力行的實踐美學
    • 始終未盡的旅程:謝貽娟
    • 走訪霍剛的黃金年代
    • 神來一筆:黨若洪
    • 顏水龍與向日葵
  • 影音 Video
  • 關於 About
 
  • Mezzo Art
  • 典藏 Collection
  • 展覽 Exhibitions
  • 推廣 Events
  • 專文 Article
    • 形線色光影・霍剛
    • 南方飄起冬雪 — 談何宇森的雕塑創作
    • 關於《泥土》陳聖頌&張新丕
    • 另一種稱作家鄉的「南方」|關於《島的南方 Motherland —— 林純用、黃信堯、蔡孟閶》三人展
    • 彭思錡|重返一具纖薄的身體
    • 陳奕彣|當雕塑為拾起生命所需
    • 《奧伯曼山谷》:總說 / 藝術家介紹
    • 「魚刺客」作為大南方多元史觀的重要性
    • 虛實之間:陳聖頌
    • 談洪政任的創作養分與特質
    • 土步・土語:洪政任的創作歷程及其「野生」性格
    • 親族與血緣的風景|黃煌智的《生之栽》與《紅江湖》
    • 《粉粉PIE》...書畫水墨的未來
    • 文明中的野性:許雨仁的當代水墨
    • 以土抒情的人生哲學:許芝綺
    • 《童貞狀態》:專訪/蘇莘媞篇
    • 《童貞狀態》:專訪/何宇森篇
    • 洪政任與楊順發:越本土、越國際
    • 楊順發:身體力行的實踐美學
    • 始終未盡的旅程:謝貽娟
    • 走訪霍剛的黃金年代
    • 神來一筆:黨若洪
    • 顏水龍與向日葵
  • 影音 Video
  • 關於 About
  • More
    • Mezzo Art
    • 典藏 Collection
    • 展覽 Exhibitions
    • 推廣 Events
    • 專文 Article
      • 形線色光影・霍剛
      • 南方飄起冬雪 — 談何宇森的雕塑創作
      • 關於《泥土》陳聖頌&張新丕
      • 另一種稱作家鄉的「南方」|關於《島的南方 Motherland —— 林純用、黃信堯、蔡孟閶》三人展
      • 彭思錡|重返一具纖薄的身體
      • 陳奕彣|當雕塑為拾起生命所需
      • 《奧伯曼山谷》:總說 / 藝術家介紹
      • 「魚刺客」作為大南方多元史觀的重要性
      • 虛實之間:陳聖頌
      • 談洪政任的創作養分與特質
      • 土步・土語:洪政任的創作歷程及其「野生」性格
      • 親族與血緣的風景|黃煌智的《生之栽》與《紅江湖》
      • 《粉粉PIE》...書畫水墨的未來
      • 文明中的野性:許雨仁的當代水墨
      • 以土抒情的人生哲學:許芝綺
      • 《童貞狀態》:專訪/蘇莘媞篇
      • 《童貞狀態》:專訪/何宇森篇
      • 洪政任與楊順發:越本土、越國際
      • 楊順發:身體力行的實踐美學
      • 始終未盡的旅程:謝貽娟
      • 走訪霍剛的黃金年代
      • 神來一筆:黨若洪
      • 顏水龍與向日葵
    • 影音 Video
    • 關於 About

陳聖頌 Chern Sheng-Song

1954年生於臺灣雲林北港。大學就讀於臺灣師範大學西畫組,期間受席德進影響深遠,1976年畢業後,隨即向李仲生習畫直到1982年,隔年前往義大利,1988年畢業於羅馬藝術學院繪畫係,經歷旅居羅馬十三年的藝術生涯。

1996年回臺灣後,在創作上曾經歷著潛沉與掙扎,卻也是個契機讓他重新認識這片土地,就在這些過程中淬煉出對臺灣更堅定的情感,在虛實之間描繪出他心之所向的風景。 ( 閱讀專文 )

陳聖頌,〈冬韻之一〉,油彩、畫布,180x140 cm,2015

陳聖頌,〈絢〉,油彩、畫布,180x140 cm,2021

陳聖頌,〈冬韻之二〉,油彩、畫布,180x140 cm,2015

陳聖頌,〈晨曦〉,油彩、畫布,150x200 cm,2010

陳聖頌,〈迴〉,油彩、畫布,140x180 cm,2013

Report abuse
Report abu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