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術家
土田惠理子 Eriko Tsuchida
1985生於日本岐阜縣,目前就讀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。
因著迷東方文化,2013年來到臺灣學習水墨至今。土田惠理子有著執著古老媒材與尊敬古法技藝的內涵,嘗試在材料既脆弱又有機的特性下再現水墨多樣的質地,也試圖在堅持傳統的探究中,捕捉情感裡意念與無形的表達,並以柔和迷濛的質感悠悠訴說。
段沐 Mu Tuan
1994年生於新竹,目前就讀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。
段沐將水墨置於當代情境下演繹,其關乎再現的,圍繞在感知意識與身體經驗之間遊蕩,從日常到記憶、官能到情感,這些形而上拍打著真實情境所沖刷的潮間帶,以纏綿的片段書畫出輕柔、消散的痕跡,亦在個人獨白中流露著悠遠深刻的氣息。
宮敬婷 Ching-Ting Kung
1995年生於臺灣臺中,目前就讀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。
宮敬婷以膠彩為主要創作媒材,將中國古籍重新詮釋在她深厚的敘事能力與寫實情境中,技法上承襲傳統、題材上引經據典、視覺上濃烈而活潑,造型則以個人強烈的當代語彙,使光怪陸離的神話傳說以俏皮的形式重現,打造宮式獨有的山川地志博物。
高安柏 An-Bo Kao
1994年生於臺灣臺北,目前就讀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。
愛山,並憧憬著高山百岳的高安柏,以自身走入山林的經驗、對萬物的景仰、山神存在的堅信,且哪怕只是沿途一瞥的小草落葉,因堆疊出眼前壯麗的輪廓,而成為與水墨交融的創作動力。以極為細膩的皴法,刻劃所有細碎的景物,也以雲霧隱藏對未知的想像,去踏尋那座屬於自己心靈寄託的山頭。
彭思錡 Si-Qi Peng
1995年生於臺灣桃園,目前就讀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。
喜歡筆墨的彭思錡,更精確地說是迷戀「古時」的氛圍與質地,這也是為什麼她嘗試各種形式的表達,以創作梳理私密情感,也以媒材隱喻哲學式的思考。對凋零的植物片斷,拾起毛筆沾瓷漿上釉,進而封存脆弱卻永恆堅硬的狀態,是她對書畫經驗宣紙輕薄的轉譯,也是對生命的認識。
盧芛 Wei Lu
1994年生於臺灣屏東,目前就讀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。
盧芛的創作是在她作為女性同時也是母親的身份中,以水墨關注著其身體經驗,並藉由典故中神話人物的形象,以第三人稱回應對各種處境下女性角色的同理與超越,也以第一人稱描繪著為人母之後其心境與身體的劇烈變化。在建構女性身體感與神化詮釋的敘事之間錯落,回應著最血淋淋的真實與日常。
蕭詠華 Yung-Hua Hsiao
1993年生於臺灣臺北,2019年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。
相對於主流水墨的探索,蕭詠華藉由傳統媒材試圖去重新體現次文化發展的可能性。以自嘲宅女的視角觀看著舉止陰柔同時體格壯碩的男子漢們,氣質錯置的詮釋,逃離主流的認知,展現自我在現實生活中對於性別的框架與束縛,亦是透過幻想與虛構去建置一處撫慰人心之所。
羅盈嘉Ying-Jia Lou
1982年生於臺灣花蓮,目前就讀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博士班。
在啟程與停留、往返與離散之間漂流,人的旅途都在為理想尋找定錨之處,然而在移動的過程之中,窗外風景成為羅盈嘉定位自身的座標。藉由自然與生命對話,也透過筆觸極為細膩的絲絲傳達,勾勒出另一片存在於內心之中最永恆的風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