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arch this site
Embedded Files
  • Mezzo Art
  • 典藏 Collection
  • 展覽 Exhibitions
  • 推廣 Events
  • 專文 Article
    • 形線色光影・霍剛
    • 南方飄起冬雪 — 談何宇森的雕塑創作
    • 關於《泥土》陳聖頌&張新丕
    • 另一種稱作家鄉的「南方」|關於《島的南方 Motherland —— 林純用、黃信堯、蔡孟閶》三人展
    • 彭思錡|重返一具纖薄的身體
    • 陳奕彣|當雕塑為拾起生命所需
    • 《奧伯曼山谷》:總說 / 藝術家介紹
    • 「魚刺客」作為大南方多元史觀的重要性
    • 虛實之間:陳聖頌
    • 談洪政任的創作養分與特質
    • 土步・土語:洪政任的創作歷程及其「野生」性格
    • 親族與血緣的風景|黃煌智的《生之栽》與《紅江湖》
    • 《粉粉PIE》...書畫水墨的未來
    • 文明中的野性:許雨仁的當代水墨
    • 以土抒情的人生哲學:許芝綺
    • 《童貞狀態》:專訪/蘇莘媞篇
    • 《童貞狀態》:專訪/何宇森篇
    • 洪政任與楊順發:越本土、越國際
    • 楊順發:身體力行的實踐美學
    • 始終未盡的旅程:謝貽娟
    • 走訪霍剛的黃金年代
    • 神來一筆:黨若洪
    • 顏水龍與向日葵
  • 影音 Video
  • 關於 About
 
  • Mezzo Art
  • 典藏 Collection
  • 展覽 Exhibitions
  • 推廣 Events
  • 專文 Article
    • 形線色光影・霍剛
    • 南方飄起冬雪 — 談何宇森的雕塑創作
    • 關於《泥土》陳聖頌&張新丕
    • 另一種稱作家鄉的「南方」|關於《島的南方 Motherland —— 林純用、黃信堯、蔡孟閶》三人展
    • 彭思錡|重返一具纖薄的身體
    • 陳奕彣|當雕塑為拾起生命所需
    • 《奧伯曼山谷》:總說 / 藝術家介紹
    • 「魚刺客」作為大南方多元史觀的重要性
    • 虛實之間:陳聖頌
    • 談洪政任的創作養分與特質
    • 土步・土語:洪政任的創作歷程及其「野生」性格
    • 親族與血緣的風景|黃煌智的《生之栽》與《紅江湖》
    • 《粉粉PIE》...書畫水墨的未來
    • 文明中的野性:許雨仁的當代水墨
    • 以土抒情的人生哲學:許芝綺
    • 《童貞狀態》:專訪/蘇莘媞篇
    • 《童貞狀態》:專訪/何宇森篇
    • 洪政任與楊順發:越本土、越國際
    • 楊順發:身體力行的實踐美學
    • 始終未盡的旅程:謝貽娟
    • 走訪霍剛的黃金年代
    • 神來一筆:黨若洪
    • 顏水龍與向日葵
  • 影音 Video
  • 關於 About
  • More
    • Mezzo Art
    • 典藏 Collection
    • 展覽 Exhibitions
    • 推廣 Events
    • 專文 Article
      • 形線色光影・霍剛
      • 南方飄起冬雪 — 談何宇森的雕塑創作
      • 關於《泥土》陳聖頌&張新丕
      • 另一種稱作家鄉的「南方」|關於《島的南方 Motherland —— 林純用、黃信堯、蔡孟閶》三人展
      • 彭思錡|重返一具纖薄的身體
      • 陳奕彣|當雕塑為拾起生命所需
      • 《奧伯曼山谷》:總說 / 藝術家介紹
      • 「魚刺客」作為大南方多元史觀的重要性
      • 虛實之間:陳聖頌
      • 談洪政任的創作養分與特質
      • 土步・土語:洪政任的創作歷程及其「野生」性格
      • 親族與血緣的風景|黃煌智的《生之栽》與《紅江湖》
      • 《粉粉PIE》...書畫水墨的未來
      • 文明中的野性:許雨仁的當代水墨
      • 以土抒情的人生哲學:許芝綺
      • 《童貞狀態》:專訪/蘇莘媞篇
      • 《童貞狀態》:專訪/何宇森篇
      • 洪政任與楊順發:越本土、越國際
      • 楊順發:身體力行的實踐美學
      • 始終未盡的旅程:謝貽娟
      • 走訪霍剛的黃金年代
      • 神來一筆:黨若洪
      • 顏水龍與向日葵
    • 影音 Video
    • 關於 About

霍剛 Ho Kan

霍剛,本名霍學剛,1932年出生於中國南京,自小就愛畫畫。1949年,隻身隨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前來臺灣,1950年進入台北師範學院藝術科就讀,1951年進入李仲生畫室學習,1956年與李元佳、吳昊、歐陽文苑、夏陽、陳道明、蕭勤、蕭明賢組成「東方畫會」,當時報章媒體稱之為「八大響馬」,來形容這些在藝壇上富有衝勁與創作力的年輕藝術家們。於1964年,搭乘郵輪前往歐洲,先赴法國巴黎與夏陽、蕭明賢會面,後又前往義大利米蘭,便長居於米蘭直到2014年,目前定居於臺灣。今年88歲,依然充滿熱情地持續享受創作。 

霍剛,〈抽象2021-021〉,油彩、畫布,145 x 185 cm,2020

霍剛,〈抽象2016-002〉,油彩、畫布,97x163 cm,2016

霍剛,左〈承合之5〉,右〈承合之2〉,油彩、畫布,左120x200 cm,右80x200 cm,2011

霍剛,〈抽象2018-002〉,油彩、畫布,100x80 cm,2018

霍剛,〈無題1968-1〉,絹網絲印,56x71 cm,21/88,2020

霍剛,〈抽象2020-018〉,油彩、畫布,145x185 cm,2020

霍剛,〈抽象2015-030〉,油彩、畫布,130x97 cm,2015

霍剛,〈無題1990-1〉,絹網絲印,60x60 cm,21/88,2020

霍剛,〈無題1989-1〉,絹網絲印,60x60 cm,21/88,2020

霍剛,〈無題1972-1〉,絹網絲印,40x54 cm,21/88,2020

霍剛,〈無題1966-1〉,絹網絲印,56x70 cm,21/88,2020

霍剛,〈無題1975-1〉,絹網絲印,49x70 cm,21/88,2020

Report abuse
Report abu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