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4年出生於台南善化,一家七口,楊順發是家裡的老么,從小在純樸的鄉下環境長大,並不是成長過程沒什麼趣料可提,倒不如說生活就是非常單純。楊順發回想了一下說,小時候和藝術最接近的時刻,大概就是念美工科的哥哥了,雖然看著哥哥背畫筒、拿畫具,但從不覺得自己會從事藝術創作,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行業,與藝術根本是零交集的擦身。後來就讀新化農工,退伍之後考上中鋼公司,成為一位藍領工人,這些過程,都是聽著長輩的叮嚀,選擇安穩、能溫飽,一條循規蹈矩的路來走。考上中鋼公司的那年(1985),21歲的小夥子,正式地離開家鄉,從台南子弟轉變為高雄人,初到高雄,人生地不熟,也沒有什麼朋友,為了打發下班之後的時間,在勞工育樂中心報名了兩堂課,一堂是社交舞、另一堂就是攝影課,只是社交舞上了一堂之後就再也沒出現過,反而攝影課是再也沒缺席過。
楊順發接著將三十五年的創作歷程濃縮在這天下午,就在我以為功課都做足了,邊聊邊聽的過程還是連連驚呼「太豐富了!」,這骨子裡的創作魂到底有多好動!在考慮篇幅後,以精簡的方式試圖從大方向梳理其創作歷程,共分為四階段:一、1986-1994「情感符號的運用」;二、1993-2003「時代經驗的反思」;三、2000-持續中「城市性格的追尋」;四、2015-持續中「臺灣主體性的踏查」。很明顯地會發現,每一時期都是在交疊中相繼誕生,因為蠢蠢欲動的創作魂,總不放過任何擴充自己的機會,每當有星星之火的念頭,楊順發就是帶著這把火「催落去」的去燎原! (查看更多)
楊順發,〈台灣土狗 Taiwan TO GO-彰化伸港〉,藝術微噴,60x118 cm,2019